白璧无瑕,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人品高尚,没有缺点,这种人干起工作来,坚持原则,尽职尽责,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东汉顺帝时,尚书仆射虞诩(yú xǔ)上书推荐可堪大任的议郎左雄时,说:“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有王臣蹇蹇之节,宜擢在喉舌之官……”
虞诩认为当时公卿以下的官吏,大都属于只会拱手作揖的好好先生,这些人把到处讨好、广结善缘的人视为贤能,而把直言敢谏、为国尽忠的人视为愚氓,甚至还互相告诫说:“不可做无瑕的白璧,和气、不得罪人才能多福。”虞诩说左雄具有朝廷大臣必备的气节,应当委以重任。
且不说顺帝听了虞诩的话,升左雄为尚书,单从虞诩慷慨激昂的言语中,我们就能看出他对“白璧不可为”这种说法的痛恨。
言语上痛恨,行动上呢?虞诩一直践行“白璧可为”。就在这次上书前,他还与为非作歹的中常侍张防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资治通鉴》记载,张防利用权势作威作福,公然接受贿赂和请托,虞诩曾多次上书要求治他的罪,但都没有结果。
“虞诩不胜其愤,乃自系廷尉”,他愤怒至极,主动进了监狱,然后再次上书:“从前中常侍樊丰贪赃枉法,扰乱朝政,几乎使国家灭亡;现在张防又玩弄权术,亡国之祸将再次降临。我不愿意和张防同列朝堂之上,所以自己把自己送进监狱。”
奏章上报,顺帝不察,虞诩被罚做苦役。就这,张防还不放过虞诩,两天之内,严刑拷打他四次。狱吏劝虞诩自杀,虞诩说:“我宁愿在闹市服刑,让远近的人都知道,如果糊里糊涂地自杀,谁能分辨是非呢?”
后来,在大臣们的不断劝谏下,顺帝终于明白过来,将张防流放边疆,释放虞诩,任命虞诩为议郎,几天后又擢升其为尚书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