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诗《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当时岑参(cén shēn)任右补阙,与诗人贾至、杜甫、王维为同僚。时为中书舍人的贾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岑参之和即为此诗。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唐代:岑参(cén shēn)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原文及翻译:
韵译
雄鸡啼鸣京城曙色光寒,莺啼婉转皇宫春色正阑。
宫殿报晓钟声催开万户,玉石台阶仪仗拥簇千官。
花迎朝臣佩剑繁星初落,柳拂旌旗仙人盛零未干。
只有凤凰池上舍人诸客,阳春高雅一曲和歌皆难。
散译1.
五更鸡鸣,京都路上曙光略带微寒;黄莺鸣啭,长安城里已是春意阑珊。
望楼晓钟响过,宫殿千门都已打开;玉阶前仪仗林立,簇拥上朝的官员。
启明星初落,花径迎来佩剑的侍卫;柳条轻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
唯有凤池中书舍人贾至,写称赞;他的诗是曲阳春白雪,要和唱太难。
散译2.
雄鸡啼唱,大路上洒满黎明的寒光。黄莺鸟鸣声婉啭,京城处处是一派暮春景象。
宫里的晓钟敲过,千门万户一齐开敞,天子的仪仗排列在玉阶两边,环拥着百官进入朝堂。
殿前花色与佩剑的闪光交加辉映,天边的晨星才刚刚消隐。飘扬的旌旗轻拂着柳枝,枝头还沾带着夜来的清露。
凤凰池上歌一曲阳春白雪,谁想唱和可真会知难却步。
注释
- 和(hè):即和诗,是用来和答他人诗作的诗,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可和韵,可不和韵。中书舍人:官名,时贾至任此职。大明宫:宫殿名,在长安禁苑南。
- 紫陌:指京师的街道。曙(shǔ)光:破晓时的阳光。
- 啭(zhuàn):婉转的叫声。皇州:京都。阑:尽。
- 金阙(què):皇宫金殿。万户:指皇宫中宫门。
- 玉阶:指皇宫中大明宫的台阶。仙仗:天子的仪仗。
- 剑佩:带剑、垂佩绶,都为高官之饰物,此指禁卫军的武装。
- 旌(jīng)旗:旗帜的总称。
- 凤凰池上客:指贾至。凤凰池,也称凤池,这里指中书省。
- 阳春:古曲名,即宋玉《对楚王问》中提到的《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后以之比喻作品高妙而懂得的人很少。
-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的诗意:启明星初落,花径迎来佩剑的侍卫;柳条轻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这两句是说,柳条拂着仪仗队的旌旗,在晨风中飘扬,鲜花迎着饰有剑佩的官员鱼贯入朝。妍练生色,见出宫中早朝时庄重肃穆之非凡气象,向称名句。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创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二载九月,广平王李傲率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兵二十万人收复长安,平定了安禄山父子之乱。十月丁卯,肃宗还京,入居大明宫。三年二月丁末,大赦天下,改元乾元。此时李唐政权,方才转危为安,朝廷一切制度礼仪,正在恢复。中书舍人贾至在上朝之后,写了一首诗,描写皇帝复辟后宫廷中早朝的气象,并把这首诗给他的两省同僚看。两省是门下省和中书省,在大明宫宣政殿左右,是宰相的办公厅。中书省有政事堂,是宰相和大臣会议政事的地方。当时,岑参官为右补阙,属中书省。贾至是中书舍人,是他的上司,因而做一首诗来奉和。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意赏析评价:
岑参的诗《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是以咏“早朝”为题的唱和诗,内容只尽力铺设早朝的庄严隆重而已,无甚价值。诗围绕“早朝”两字作文章;“曙光”“晓钟”“星初落”“露未干”都切“早”字;而“金阙”“玉阶”“仙仗”“千官”“旌旗”,皆切“朝”字。末联点出酬和之意,推崇对方。表示谦卑,都恰到好处。
这首诗第一联说:鸡鸣的时候,路上还有黎明的寒气,在这暮春时节,黄莺在皇城里鸣啭不已。从这一句看,可知这些诗都是在乾元元年三月里作的。第二联说:晓钟一响,宫中的千门万户都开了,白玉阶两旁,警卫的仪仗队簇拥着许多官员。“万”“千”二字,都是多的意思,金阙指宫廷。上一句就是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第三联也是写“早”:花迎接这些剑佩铿锵的官员,正是星星刚才隐落的时候,柳条吹拂着旌旗,还带着露水。第四联就和贾至的原作不同了。他说:只有这位凤凰池上的人,能做这样一首好诗,正如《阳春》《白雪》的曲子一样,使大家都难于奉和。这一联就是恭维贾至了。
前人对岑参的诗《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的评价是:颈联绚烂鲜明,早朝意宛然在目.独颔联虽绝壮丽。而气势迫促,遂致全篇音节微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