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高兴;乐:欢喜。灾、祸:灾难,祸乱等困难处境。幸灾乐祸的意思是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读音】: xìng zāi lè huò,乐,不能读作“yuè”。
【典故出处】: 《左传·僖公十四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又《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幸灾乐祸”成语示例: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
- 《全唐文 卷一百二十六》:而河东刘崇,幸灾乐祸,安忍阻兵?乘我大丧,犯予边境,勾引蕃寇,抽率乡兵,杀害生灵,觊觎州县。
- 《宋史 列传第一百六十六》:边阃角立,当协心释嫌,而乃幸灾乐祸,无同舟共济之心。”
- 《警世通言》卷二五:“每见吴下风俗恶薄,见朋友患难,虚言抚慰,曾无一毫实惠之加;甚则面是背非,幸灾乐祸,此吾平时所深恨者。”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巴不能刘家有些事故,幸灾乐祸。”
- 《野叟曝言》三回:“这人虽有救命之恩,但既幸灾乐祸,则非救你之命,实是贪你之色。”[1]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这些绍介者,都并非有所谓可怕政治倾向的人,但决不幸灾乐祸,因此看得邻人的平和的繁荣,也就非常高兴。”
- 老舍《四世同堂》四八:“瑞宣平日对他那样冷淡,使他没法不幸灾乐祸。……他知道,瑞宣若死去,祁家非垮台不可。”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缺乏善意,贬义
落井下石 乐祸幸灾 隔岸观火 坐视不救
幸灾乐祸的反义词:
哀矜勿喜 兔死狐悲 物伤其类 同病相怜 悲天悯人
以“幸灾乐祸”为谜底的歇后语灯谜:
- 【歇后语】: 黄鹤楼上看翻船
- 【灯谜】: 失火唱山歌
幸灾乐祸造句:
- 不要幸灾乐祸,说不定同样的不幸会落到你的头上。Don't gloat,the same misfortune may happen to you one day.
- 她仍在为对手的失望而幸灾乐祸。She was still gloating over her rival's disappointment.
- 我看见人们出洋相并不幸灾乐祸。I find no pleasure in seeing people make asses of themselves.
- 有十来个人在看着她,对她不安的样子幸灾乐祸地笑着。A dozen people were watching her, smirking at her discomfort.
- 对于朋友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不应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
- 老师平时教育我们对别人的不幸不应幸灾乐祸,而是去帮助他们。
- 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应该诚恳地进行帮助,决不能幸灾乐祸。
- 看到朋友犯错,不应幸灾乐祸,反而应当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想己之过,从中吸取教训。
幸灾乐祸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国发生灾荒,请求向秦国买粮。大臣百里奚赞同卖粮,秦国给晋国支援了大批粮食,使晋国渡过了灾荒。第二年冬季,秦国发生饥荒,派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国人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就没有亲人,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贪图所爱惜的东西就是不祥,使邻国愤怒就是不义。这四种道德都丢掉了,用什么来保卫国家?”虢射说:“皮已经不存在,毛又依附在哪里?”庆郑说:“丢弃信用,背弃邻国,患难谁来周济?没有信用就会发生患难,失掉了救援,必定灭亡。这就是那样的。”虢射说:“即使给粮食,对怨恨不会有所减少,反而使敌人增加实力,不如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亲近的人还会因此结仇,何况是敌人呢?”晋惠公不听。庆郑退下来说:“国君要后悔的!”
幸灾乐祸成语接龙:
三生有幸 幸灾乐祸 祸近池鱼 鱼龙百变 变名易姓 姓甚名谁 谁是谁非 非异人任 任贤使能 能屈能伸 伸头探脑 脑满肠肥 肥甘轻暖 暖衣饱食 食古不化 化敌为友 友于兄弟 弟男子侄
幸灾乐祸英文解释:
crow over;take pleasure in other's misfortune;be glad when other people are in difficulties; laugh at other’s troubles;delight in the misfortunes of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