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劝百讽一的意思是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成语“劝百讽一”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劝百讽一说的是什么:
“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拼音】:quàn bǎi fěng yī
【出处“存疑”】: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不可考),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二人所处时代间隔太久,太史公不可能评价引用后人的的观点,极有可能是他人所作论述误入《史记》,到底是谁不能考证。
【示例】:视庄言危论,往往有过,殆未可以劝百讽一而轻薄之也。-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
【劝百讽一名词解释】
语出西汉辞赋家扬雄的哲学著作《法言》。“劝”是鼓励、提倡的意思,“讽”指“讽谏”。“劝百讽一的意思“是说二者在赋中比例的悬殊。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之语。扬雄认为汉赋本应对统治音进行讽喻,使之归于节俭,但赋中却总是用极大的篇幅和过量的辞藻铺叙他们的奢侈享乐生活,仅仅在结尾处稍微露出一点讽喻之意,结果丝毫也引不起注意和警惕,其至欲讽反谀,适得其反,助长了奢侈的心理,如扬雄指出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欲以讽谏,而帝反有飘飘凌云之志,这就深刻指出了汉赋讽喻作用的虚伪性。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方法不对头
劝百讽一相关成语:
- 劝字开头的成语:劝善规过、劝善惩恶、劝善黜恶、劝善戒恶
- 第二个字是百的成语:凡百一新、八百孤寒、千百为群、三百瓮齑、人百其身、八百姻娇、瑜百瑕一、四百四病
- 所有带讽的成语:讽德诵功、讽多要寡、讽一劝百、借古讽今、 劝百讽一、冷嘲热讽
- 第四个字是一的成语:合二为一、始终如一、天下第一、以防万一、心口如一、言行抱一、以备万一、整齐划一
劝百讽一成语接龙:
劝百讽一 → 一日三秋 → 秋风瑟瑟 → 瑟瑟缩缩 → 缩手缩脚 → 脚踏实地 → 地塌天荒 → 荒唐之言 → 言教身传 → 传风扇火 → 火急火燎 → 燎发摧枯 → 枯苗望雨 → 雨过天青 → 青鸟传音 → 音容笑貌 → 貌如其心 → 心所谓危 → 危言悚听 → 听命由天 → 天兵神将 → 将门出将 → 将勤补拙 → 拙贝罗香 → 香火不绝 → 绝渡逢舟 → 舟车之利 → 利析秋毫 → 毫分缕析 → 析圭儋爵
【劝百讽一的近义词】:讽一劝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