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子虚乌有的意思【详解“子虚乌有”】是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拼音】:zǐ xū wū yǒu
【近义词】: 捕风捉影、荒诞不经、一切乌有、化为乌有、海市蜃楼、小道消息 、无中生有、无案可稽、望风扑影、望风捕影、天方夜谭
【反义词】: 千真万确、铁证如山、勿庸置疑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为楚称:设为楚使称赞楚地富有之美的话。为齐难:设为齐人提出的诘难。后因称假设的、非实有的为“子虚”或“子虚乌有”。
【子虚乌有英文翻译】:It is sheer fiction
详解“子虚乌有”
“子虚乌有”的“子虚”和“乌有”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他所作的《子虚赋》中虚构的两个人名。“子虚”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相当于“先生”,“虚”是虚妄不实的意思。“子虚”就是“不存在的先生”,“乌有”就是“没有”。“子虚乌有”作为成语仍然是“没有”的意思。
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蜀郡成都人,擅长于辞赋写作,曾在汉景帝手下充任武骑常侍。因汉景帝不爱好辞赋,未受重视,后来又因病免职,在家写了一篇很长的《子虚赋》。在《子虚赋》中,司马相如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个人物(“亡是公”意为“无此公”,“亡”通“无”),借他们的对话对诸侯天子的狩猎场面展开铺叙描写。三人所说的内容都是极力夸张诸侯和天子狩猎的林苑山泽如何广大无垠,珍禽奇兽如何众多,狩猎的车骑人马如何声势浩大,猎获的禽兽如何丰富,狩猎生活使他们如何快乐无比等等。末了用几句话对这种极度奢侈、劳民伤财的行为略作批评,以示讽喻之意。
《子虚赋》辞藻华丽而内容空虚,并无多少可取之处,然而喜爱文学的汉武帝读到后大为欣赏,说:“我偏没能同这个作者生活在同一时代!”这时武帝身旁主管猎犬的狗监杨得意就说:“我的同乡司马相如自称这是他的作品。”于是武帝召见了司马相如并封他为郎,又升为孝文园令。《汉书·叙传》说司马相如“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寓言淫丽,托风终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赋颂之首。”这是首次把“子虚”“乌有”连用为词组的先例。后来“子虚乌有”就成了成语,指纯属虚构、不真实的事情。比如:关于外星人和星球大战的动画片,尽管说的都是子虚乌有之事,但也能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又如:文学艺术作品虽然可以虚构,但也不一定都是子虚乌有,我们从中总能看出一些生活的影子。
同“子虚乌有”意思相近的成语是“天方夜谭”。“天方夜谭”本是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另一个译名。因为其中所述的故事大多曲折离奇,出人意料,人们就把那些虚构捏造的离奇事实称为“天方夜谭”。两个成语都有虚妄不实的意思,区别在于:(1)“子虚乌有”侧重于强调虚构、不真实,“天方夜谭”侧重于强调虚构得离奇古怪;(2)“子虚乌有”主要是形容词性的,“天方夜谭”主要是名词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