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故事】:地丑德齐成语故事

    孟子的故事】:地丑德齐成语故事

    有一次,齐宣王想见孟轲,派人上孟家传话:我本应该来看你,但是感冒了,不能吹风。如果你肯来朝,我便也临朝办公,不晓得我能够看到你吗……齐宣王来请,这是天大的面,但孟老夫子居然不去。他本来身体好好的,却对齐宣王使者说:不幸得很,我也有病,不能到朝廷去。

    可是,第二天孟子又到东郭大夫家吊丧。公孙丑劝他:昨天您说有病谢绝齐宣王的召见,今天又去吊丧,大概不可以吧?孟子答:昨天生了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去吊丧呢?

    事也凑巧,孟子刚走,齐宣王打发人来探病,并且有医生同来。孟子的弟弟孟仲子看到要露馅,就随机应变说:昨天齐宣王有命令来,孟子得了小病,不能奉命上朝。今天刚好一点,已经上朝廷去了,但我不知道能不能到达。接着,孟仲子派出好几个人,分别去孟子归家的路上拦截:您无论如何不要回家,一定要赶快上朝廷去!

    无奈之下,孟子躲到朋友景丑家中借宿。景丑劝孟子赶紧入朝晋见齐宣王,孟子不但不听,反而讲了通“歪理”: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意思是: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德;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道义,我并不比他齐宣王少什么。天下最尊贵的东西有三样:爵位是一个,年龄是一个,道德是一个。在朝廷中,先论爵位;在乡里,先论年龄;至于辅助君主统治百姓,自然以道德为最重要。他哪能凭着爵位轻视我的年龄和道德呢……一句话,齐宣王应虚心向他孟轲学习,屈尊前来孟府请教。

    你看,这个孟老夫子,不知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是哪根筋出了毛病,居然在齐宣王面前摆谱、耍大牌!不过您也不要奇怪,在战国时期,像孟子这样的“士”是很牛的,某个君主看着不顺眼,换一个就是了,天下君主多得很。当时生存竞争很激烈的!谁落下一个“不尊重士人”的名声,那一定会死的很难看的。所以齐宣王也没有治孟子的罪。

    成语“采薪之忧”、“地丑德齐”均出自于这一典故。


    地丑德齐成语故事(原文):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丑: 相同,相类。地丑德齐的意思是:土地相似,德教齐等。谓彼此不相上下。

    【拼音】:dì chǒu dé qí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继续阅读
    fitjoy
    绠短汲深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绠短汲深成语故事

    绠短汲深的成语故事-孔子的故事: 颜渊向东到齐国去,孔子十分忧虑。子贡离开座席上前问道:“学生冒昧地请问,颜渊往东去齐国,先生面呈忧色,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你的提问实在是好啊!当年管仲有句...
    虞诩的故事:儒生平叛 历史故事

    虞诩的故事:儒生平叛

    原标题:不幸是另一种幸运(这标题起的莫名其妙) 东汉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北羌族发生叛乱,大将军邓骘因为筹措钱粮困难,打算放弃凉州,大家都表示赞同。这时郎中虞诩站了出来,指出这一做法无异饮...
    白璧不可为?虞诩诠释“白璧无瑕”的故事 历史故事

    白璧不可为?虞诩诠释“白璧无瑕”的故事

    白璧无瑕,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人品高尚,没有缺点,这种人干起工作来,坚持原则,尽职尽责,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东汉顺帝时,尚书仆射虞诩(yú xǔ)上书推荐可堪大任的议郎左雄时,说:“臣见方今公卿...
    安如泰山成语故事典故 历史故事

    安如泰山成语故事典故

    成语“安如泰山”典故出自-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安如泰山的故事简介: 西汉诸侯吴王刘濞对汉景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