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裕焚车

    《阮裕焚车》是一篇质朴的散文,选自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用的虽是口语,但短小精悍、意味隽永、耐人回味。

    《阮裕焚车》记述了东晋时期士大夫本文阮裕的轶事,彰显了阮裕的高尚品德。

    阮裕焚车文言文原文: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阮裕焚车文言文答案:

    1. 阮光禄在剡:阮(ruǎn)光禄,即阮裕,他曾拒绝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阮裕是东晋时期河南陈留人,与阮籍同宗,以通情达理、爽快无私著称。剡,即剡县,是即所在地,今在浙江新昌。
    2. 曾有好车:该车是东汉时代传下来的,有百多年的历史了,阮裕其做了精美的装饰,看上去很漂亮。这辆车木材好,很皮实,包括貂蝉后爹王司徒在内的不少名人都坐过此车。尽管阮裕视此车为自己的心爱之物,但若有人借,阮裕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3. 借者无不皆给:者,……的人;皆,都。
    4. 意欲借而不敢言:意,心里想;欲,想要;而:但。
    5. 阮后闻之:闻,听说;之,代词,代这件事。
    6. 何以车为:何……为,干什么。
    7. 遂焚之:遂,就,于是;之,代词,代那辆车。

    阮裕焚车文言文翻译:

    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即使这样,)只要有人想借用阮裕的车子,他都会借。有一个人要为母亲送葬(而需要用车),心里想要借车却不敢(对阮裕)说。阮裕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要车还有什么用呢?”于是,(阮裕)把那辆车烧毁了。

    阮裕焚车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意欲借而不敢言 ( )

    (2)何以车为 ( )

    (3)阮后闻之 ( )

    (4)遂焚之 ( )

    2、依据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借者无不皆给。

    (2)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这个故事:阮裕焚车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阮裕焚车阅读答案:

    1、(1)却(2)用(3)听说(4)用火烧

    2、(1)倘若有人向他借用,阮裕没有不借的。(2)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意义呢?

    3、直率、助人为乐的性格。

    阮裕焚车表现了阮裕什么性格?

    即使是阮裕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我们能看出阮裕有着直率、助人为乐以及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性格。阮裕焚烧的不仅仅是马车,真正燃烧的是私心。不能体现使用价值的东西,留着作甚!


    《阮裕焚车》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历来为人们所喜读,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其所述的阮裕这一人物事迹,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影响很大。“阮裕焚车”现被用作成语,意思是“比方好助人为乐、以解人之难为快者”。

    继续阅读
    fitjoy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8年6月22日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阮裕焚车
    虞诩的故事:儒生平叛 历史故事

    虞诩的故事:儒生平叛

    原标题:不幸是另一种幸运(这标题起的莫名其妙) 东汉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北羌族发生叛乱,大将军邓骘因为筹措钱粮困难,打算放弃凉州,大家都表示赞同。这时郎中虞诩站了出来,指出这一做法无异饮...
    白璧不可为?虞诩诠释“白璧无瑕”的故事 历史故事

    白璧不可为?虞诩诠释“白璧无瑕”的故事

    白璧无瑕,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人品高尚,没有缺点,这种人干起工作来,坚持原则,尽职尽责,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东汉顺帝时,尚书仆射虞诩(yú xǔ)上书推荐可堪大任的议郎左雄时,说:“臣见方今公卿...